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
- 全球政治正在遭遇“ 特朗普困境”
-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却已经把全球政治搅和得鸡犬不宁,正常、稳定的世界秩序正在经历和承受被美国新政府撕裂的阵痛。在国际关系的历史上,美国新总统常常会展示“新政”,为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调整。但却很少看到哪位美国总统嘴里高声喊着“让美国再度伟大”,却不停地在国内制造分裂,同时不停地折腾世界。全球政治正在经历罕见的“特朗普困境”。这一困境带来了两个最基本的、由美国引发的冲突:一是全球化可以...
-
- 世界贸易体系为何要改革?怎么改?
- 全球正面临关税上涨和贸易摩擦升级的双重威胁,要求对国际贸易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也随之越来越高。过去几十年全球贸易体系相当一致的积极发展,这与目前现状相悖,不仅令人心生不安,也自相矛盾。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1948年,美国拒绝签署以《哈瓦那宪章》(Havana Charter,即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为基础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协议,认为这样一个组织会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作为一个谈...
-
- 加强中欧“一带一路”合作,携手应对世界不确定性
-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为维护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和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中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共同应对世界不确定性。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应《今日中国》月刊和今日中国网之邀,撰写本文供读者参考。
-
- 国际领导权之争的误区与中美关系的前景
-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持续快速上升,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在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在国际上将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国际地位,中美关系将如何发展,特别是中美之间是否会出现激烈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领导权之争,就成为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重要现实价值的问题。
-
-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当前中国国际安全环境的演变趋势和应对思考
- 当前,国际安全环境的动态变化将对中国的国内发展和外交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中国迈入现代化强国建设并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我们更要“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用整体性的思维来综合考察中国当前的国际安全环境,并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探讨应对之策。
-
- 即将来临的中美新冷战
-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威胁论”始终是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国家群(即西方国家和它们的盟友)的一条对华外交主线。在不长的历史时间里,西方的“中国威胁论”浪潮已经经历了好几波了。每一波浪潮轻则曲解和诬蔑中国,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重则影响所在国的对华政策,阻碍甚至围堵中国的崛起。近来,正当中国在积极准备新年主场外交时,新一波“中国威胁论”浪潮就开始发酵,并且这一波要比以往的要来得更凶猛和更广泛。
-
- 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曲折渐进之路:古典时代启示
- 在当今世界,由于众所周知的现实原因,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来源和巨大影响,以“修昔底德陷阱”探究的方式,跻身于国际政治和大国关系讨论的最热议题之列,关系到尤其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大国的根本对外政策方向和国家命运。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包括这个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的)大都从理论和现实出发,几乎普遍缺乏起码程度以上的古典史依据,或者说缺乏两方面的具体的历史说明:(1...
-
- 太空战争:国际安全的新视角
- 随着军事航天技术迅速发展,太空军事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太空军事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导弹和反导弹系统的矛盾较量和卫星与反卫星武器的矛盾较量。这两对矛盾不断激化而且相互交错,构成了未来发生“太空战争”的主要物质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导弹与反导弹系统的矛盾斗争就已开始,特别是在60年代中期,美苏展开了旨在“确保相互摧毁”的以洲际核弹道导弹为中心的军备竞赛。为了应对进攻性洲际弹道核导弹的发展...
-
- 从特朗普国情咨文看2018年美国对朝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动向
- 1月3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国会发表就任以来的首次年度国情咨文。该国情咨文对本届共和党政府一年来的执政成果做了自我表扬。以“建设一个安全、强大和自豪的美国”为纲,提出了该政府2018年的施政重点。呼吁两党“抛开分歧,寻求共识,向我们理应为之效劳的人民呈现出团结”。本文将根据该国情咨文分析特朗普政府2018年内外政策趋势,并提出应对思考。
-
- 世界经济2018年五大走势
- 世界经济经过10年底部徘徊,出现了较为清晰和柔弱的拐点,国际金融危机基本结束,世界经济渐次进入复苏的长周期,从2017年开始,全球经济步入提速轨道,由弱复苏逐步走向复苏,可以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