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首页
跨国地理科考:“一带一路”新支撑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正在开展一系列的跨国合作。无论是“天堑变通途”的路桥项目,还是“地底两万里”的油气管线,这些项目立项的基础及维护的基础都离不开严谨细致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等多学科国际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入宪的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宪法序言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这是继修改党章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及其背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承载着这一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集中展...
美媒文章:全球化进一步凸显西方民主脆弱性
美国《沃克斯》杂志网站1月10日发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资深学者布兰科·米拉诺维奇的文章《这些20世纪初的学者对21世纪政治的哪些论断是正确的》称,与当前时代(也就是过去10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最相似的历史时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时期。这两个时代的共同特点是全球化扩散以及技术(尤其是通信技术)出现重大发展,以及存在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
美失去建“无核化世界”兴趣了吗?
几年前,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在布拉格勾画的“无核化世界”梦想,曾引发全球热议。如今,这一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构想,可能又将被他的继任者一笔勾销。
世界性首脑危机的来临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美国、欧洲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已经预示在世界范围内,正发生着一种可以称之为“首脑危机”的现象。这无论对各国国内政治还是对国际政治,都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美国“回缩”,中国需“互联互通”大战略
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接连做出“退约”(退出TPP)、“筑墙”(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隔离墙)、“赶人”(移民禁令)等决策,美国自身的大变革及其所牵动的世界大变革,可能来得要比我们想象得更快。2017年,德国、荷兰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将迎来大选,主张反欧盟、反移民、反自由贸易政策的极右政党或将“所向披靡”,欧洲的大变动恐怕也是“箭在弦上。
金灿荣:废纸就是废纸!
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后,各方立场就分明了:中国是坚决反对的,美、日表示支持,菲、越则表态欢迎。接下来,中国要注意两方面:一是不要让其他声索国跟进诉讼,二是要防范域外国家拿仲裁做文章。
朱锋: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我们正在面临什么样的新变化?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要拉拢一切和中国存在着主权和安全争议的国家,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所谓最为可靠的“制衡中国”的意志与实力,形成区域争议性议题上以盟国和安全伙伴为基础的“志愿联盟”。这是近年来亚太地区“同盟政治”的新发展。
郑永年:对话文明与文明对话
在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之后,中国文明到底是如何反应的,是被动的反应,还是主动的反应,这是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不过,以中国直到今天所流行的话语来看,中国的反应不仅是被动的,而且并没有看到西方文明和本土文明之间的对话
夏斌:世界经济棋弈第三局开始
2000年至今,世界经济棋弈已经行过两局。2008年美国危机中,“美国得病、中国吃药过多”。曾被2009年世界各国称为“全球复苏引擎”的中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下行到2007年14.2%的一半不到已成定局。以三局两胜制,迄今为止,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未最终胜出。中国在过去的两局最多可以说是一胜一平。
    首页 上一页 3456
    下一页 末页 共6页 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