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
- 郑永年:中国外部崛起不可逆转性
- 随着中国内部的改革和发展,外部崛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实际上,从世界历史经验看,在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过程中,政府是一个角色,但并不是最重要的,资本的角色更为重要。今天人们把世界视为“地球村”,但这个世界之所以变成这样,从一开始是资本造就的,政府只是配角。从最早的“海盗”到近代航海大发现,再到最近一波的全球化,都是资本逐利驱使造就的。这一点马克思看得最清楚。诚如他所言,资本的本质就是盈利,资本会想...
-
- 陈凤英:中英将为国际合作树立新典范
- 在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前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英互利共赢的友好关系将成为中国与西方合作的典范,也将成为21世纪全球多元合作的重要支点。
-
- 纪明葵:美国用“TPP”遏制中国只能适得其反
- 美国组织“TPP”和“TTIP”谈判就是为了遏制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代表发展中国家在订价权上对美国控制权的冲击,美国另起炉灶本身就破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起来的贸易秩序,重新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世界贸易秩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作为历史上最大的区域贸易和投资协议,“TPP”其实并非“表里如一”,针对“TPP”要做出的冷静分析。
-
- 胡玉玮:未来中美金融合作的1个原则3点共识5大期待
- 9月26日“习奥会”在华盛顿如期举行,并达成49项共识和成果,覆盖经贸投资、网络安全、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而在金融领域达成的共识可谓最接地气、最具含金量。其重要性在49项中的排序(第三项)和小项的数量(七项)中不言而喻。通过梳理26日成果清单中关于金融领域的表述,以及近期习近平主席的相关讲话,我们坚信中美双方金融合作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对中美双方、乃至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建将有重要指引意义和深远影响。
-
- 郑永年:新型大国关系向何处去
- 国际政治往往是大国之间的政治(而非理性)博弈。因为每一大国都是独立的主权体,如果大国之间开始博弈,就很容易受很多非理性因素(例如民族主义和政治人物的个性等)的影响,博弈的结局并不见得就是博弈者原来所预期的,甚至相反。
-
- 郑永年:与美国冲突是不是中国的宿命
-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再也没有比中美关系更为重要也更难以处理了。这对关系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双边关系,也决定了世界和平与战争问题。只要中美关系维持在稳定状态,两国之间没有重大冲突,其它区域性冲突就很难改变世界权力格局。可以说,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一对结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国际体系出现问题。
-
- 中美关系核心问题已转为国际秩序之争?
- 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至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秩序正经历着从未有过的转变,中美关系出现结构性的新变化。特别是去年上海亚信会议和今年亚投行出现以来,美国战略界对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更加怀疑。大量政策报告和学术著述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
- 郑永年:美国患上了大国衰落“恐惧症”
- 苏联解体后,美国是主导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唯一霸权。没过多长时间,各种迹象都指向美国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说,正如美国的崛起,美国的衰落也要归诸其国际战略。
-
- 储殷:中美互信取决于美国对中共的再认识
- 西方先认为普京是小熊熊,没有想到小熊熊惹急了居然把乌克兰撕成了碎片。普京在吞掉克里米亚之后认为西方是骨子里透着绥靖的纸老虎,没有想到在乌克兰东部的得寸进尺会让西方重新开启一场新的“冷战”。
-
- 朱锋:中美关系需警惕“修昔底德陷阱”
- 中美关系近年来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双方发生争论和争执的“问题领域”的范围和程度似乎正在不断扩大,对彼此战略意图判断的敌意似乎也在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