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
- 中美战略竞争及其可能走向
- 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深刻演变和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构成当前国际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战略竞争成为国际变局的重要风向标。特朗普政府决定历史性地调整对华政策,前所未有地开启了对华竞争与排挤的进程,这是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背离,反映出美国战略界的对华敌性判断趋向强化。
-
- 对中日关系的回顾、展望与期待
- 中日恢复邦交后,在七八十年代,一直到1992年(当年实现了天皇的首次访华),在20年期间,两国关系曾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中日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 特朗普-金正恩会谈与中美朝三方利益互动思考
- 这次金正恩建议与特朗普会面,并同意在美朝领导人会谈时可以讨论无核化问题,这是朝鲜领导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重大政策调整与举措,它既是战略性,也是战术性的。
-
- “一带一路”与对东北亚外交
- 从地理上看,东北亚包括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四个国家,加上中国的一部分(华北与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一部分(远东联邦管区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国的东北亚外交(diplomacy)就是针对这5个国家的外交。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周边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东北亚国家是周边国家的一个次区域,“政治与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发展”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制定针对这一地区的外交方略是必要的,以便服务于中国的整体长远利...
-
- 具有世界引领意义的中国实践
- 自2010年中国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国外一些媒体就不时抛出中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论调。然而,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各方面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均国民总收入快速提高的铁的事实面前,这些论调不攻自破,被中国经济学家评价为“不值一驳”。日前,某西方媒体又抛出一种新论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扶贫之间存在矛盾,中国大力推进环保和扶贫,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思路。...
-
- 澜湄合作助力构建命运共同体
-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定于10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来自澜湄六国的领导人将围绕“我们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之河”这一主题,规划澜湄合作机制未来发展蓝图。
-
- 内外因挑动 伊朗局势受关注
- 伊朗多地爆发示威冲突。伊朗国家电视台2日报道,伊斯法罕省前一天晚上的示威冲突导致9人身亡,包括一名伊斯兰革命卫队队员。至此,冲突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20人。
此次示威于上月28日始发于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随后蔓延至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多个城市。
-
- 湄公河航道的地缘政治经济学 困境与出路
- 湄公河一衣带水,连接六国 是连通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重要通道。湄公河航道的建设涉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以下简称“澜湄合作机制”)下互联互通与水资源合作两大优先领域,其在战略、经济、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 朱锋:南海风高浪急,但天塌不下来!
- 南海若成为中美军事冲突的战场,会颠覆中美关系,对全世界都会是灾难。
-
- 郑永年:美国在南海的战略误判
- 美国近期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已经表明美国人确实在南海问题上出现了误判,这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错误计算。邓小平认识到主权问题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争议性问题;因而他提出共同开发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