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首页
杨伯江:中国中日关系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日关系研究发展的轨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学科的蓬勃发展。
王逸舟:实现全球战略,中国现在的外交投入够吗?
中国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即便算上外援的总体外交预算依然偏低,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太小,制约了外交人的天地。
袁鹏:世界新秩序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世界秩序到底变了没有?这是近两年来学界普遍热议的话题。世界秩序确实变了,但是这个变化跟历史上变化的最大区别是,历史上世界秩序的变化都是通过世界性战争实现的,而这一次秩序的变化则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而是通过一个个累积起来的事件逐渐完成的。这一过程始自冷战结束。
郑永年:中美外交哲学竞争与亚洲国际关系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举行之前,中国外长访问菲律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中菲关系近年来因为南中国海岛礁主权争议而陷入低潮,之前很多观察家估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会出席这次会议,以示对菲律宾的抗议。现在习近平决定出席,表示中国不会因为中菲两国之间的岛礁争议,而影响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合作;同时中国也表示即使是和菲律宾的关系,谈判的大门也是敞开着的。
王跃华:中日美关系建构与演变的国际政治理论意义
从战后日本被迫接受国家改造以及新中国成立至今,己有近70年的时一间,限十篇幅不可能对如此长的历史中的每一事件进行分析,本文的方案是选取若干重要事件或历史时一期,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分析,考察理论发挥的解释力。
纪明葵:全方位外交、双轮驱动,营造有利战略环境
习近平主席访英国确立了中英“黄金时代”关系,默克尔总理访华“深化两国关系”,法国奥朗德总统接蹱而至“继续合力前行”;李克强总理访问韩国重启搁置中的“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习近平主席将访问越南、新加坡、并两岸领导人会面,亚欧双轮加快运转。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访华“探讨管理分歧”、建立互信,以降低风险,澳大利亚、新加坡否决美国参加南海巡航要求。中国支持俄罗斯打击IS组织,大国关系展开一场新的外交博...
楚树龙:中美关系到了转折点吗?
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更多地取决于中国,而不取决于美国。原因在于,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维护世界的主导地位的战略从未改变,无论谁当选总统,只是个人风格的差异。
英国会是中国在西方世界最有力的支持者吗?
在诸多西方民族当中,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战略操作能力最强,西方主导天下五百年,其中有三百年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主导的,两百年是英国,一百年是美国。
王海运:中俄关系很重要,舆论引导要加强
中央高度重视对俄关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去年普京总统访问上海时两国元首发表的联合声明核心思想就是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新阶段”。这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大决策,意味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强化、战略协作的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的进一步扩展。两国领导人都高度评价中俄关系,并且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充满信心。
阎学通:中美应建立和平竞争的国际秩序
在中国和美国都有人担心中国回归结盟战略会导致中美陷入新的冷战。其实结盟只是冷战众多条件之一而不是充要条件。在意识形态不是中美核心矛盾以及两国每年有几百万人员往来的条件下,结盟是没有导致冷战的可能性的。
    首页 上一页 3456
    下一页 末页 共8页 去第